
Inductrack系统 ( 永磁性EDS ) 有故障安全防护 悬吊系统 ,不需要电力作激活磁铁;磁场固定在列车的下面;能在低速时(大约5km/h)产生足够的磁场使磁悬浮列车悬浮;停电时列车会逐渐减速以保障安全;Halbach array永久磁铁比电磁铁可能更符合成本效益。
在列车停止时,仍需要轮或轨道的一段继续运动。这新技术仍在开发中,没有商业版本或全面系统的雏形。
研制意义/磁悬浮列车
主要障碍第一条轮轨铁路出现在1825年,经过140年努力,其运营速度才突破200公里/小时,由200公里/小时到300公里/小时又花了近30年,虽然技术还在完善与发展,继续提高速度的余地已不大,而困难却很大。还应注意到,轮轨铁路提高速度的代价是很高的,30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的造价比200公里/小时的准高速铁路高近两倍,比120公里/小时的普通铁路高三至八倍,继续提高速度,其造价还会急剧上升。
与之相比世界上第一个磁悬浮列车的小型模型是1969年在德国出现的,日本是1972年造出的。可仅仅十年后的1979年,磁悬浮列车技术就创造了517公里/小时的速度纪录。技术已经成熟,可进入500公里/小时实用运营的建造阶段。
最高时速常导磁悬浮可达400-500公里/小时,超导磁悬浮可达500-600公里/小时。
对于客运来说,提高速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乘客的旅行时间,因此,运行速度的要求与旅行距离的长短紧密相关。各种交通工具根据其自身速度、安全、舒适与经济的特点,分别在不同的旅行距离中起骨干作用。专家们对各种运输工具的总旅行时间和旅行距离的分析表明,按总旅行时间考虑,300公里/小时的高速轮轨与飞机相比在旅行距离小于700公里时才优越。而500公里/小时的高速磁悬浮,则比飞机优越的旅行距离会达1500公里以上。
磁悬浮列车能耗低,据日本研究与实际试验的结果,在同为500公里/时速下,磁悬浮列车每座位公里的能耗仅为飞机的1/3。据德国试验,当TR磁悬浮列车时速达到400公里时,其每座位公里能耗与时速300公里的高速轮轨列车持平;而当磁悬浮列车时速也降到300公里时,它的每座位公里能耗可比轮轨铁路低33%。
发展历史/磁悬浮列车
德国曾在80年代于柏林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
英国的伯明翰国际机场曾于1984年至1995年使用低速磁悬浮列车,全长600米。由于可靠性的问题,该线后来也改用单轨列车行走。
德国的Transrapid公司于2001年于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地铁龙阳路站兴建磁悬浮列车系统,并于2002年正式启用。该线全长30公里,列车最高时速达430公里,由起点至终点站只需8分钟。
"十二五"期间,中国对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将磁悬浮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按照安全可靠、先进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要求,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以及原始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大交通运输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加快推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装备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壮大。研究设置能耗和排放限值标准,研究制定装备技术政策,促进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进先进、适用的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全面实现现代化。提升铁路高速动车组、大功率电力机车、重载货车等先进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空调客车比例和专用货车比例,推进高速动车组谱系化,以及城际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应用。通过工程应用带动技术研发,突破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牵引制动、运行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掌握高速磁悬浮技术,优化完善中低速磁悬浮技术。
在中小城市与城镇之间及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上,视运输需求,加密高等级公路网络、提升省道技术等级或以城市快速路的形式建设相对开放的快捷通道,并注重与区际交通网络的衔接。另一方面,2012年,中国共有城镇人口7.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如果把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六个月以上的农民工算上,中国城镇化比率已达到52.6%。在城镇化和"十二五"的规划下,磁悬浮列车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未来国家的战略目标。2012年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绿色轨道交通装备,它利用电磁铁吸引力使列车"浮"于空中平稳运行,无摩擦、零排放、低噪声,安全保障可带给乘客贴地飞行的新体验。磁悬浮列车以其速度快,高效,环保,安全,噪音小无污染的优点磁悬浮类车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随着未来磁悬浮市场化的成熟和技术的改进,其前景不可估量。
国外大事记磁悬浮列车
1934年,赫尔曼·肯佩尔获得制造磁悬浮铁路的基本专利。
1935年,赫尔曼·肯佩尔运用试验模型证实了磁悬浮。
1939年-1943年,赫尔曼·肯佩尔在格丁根空气动力学研究所进行电磁悬浮铁路的基本研究工作。
1953年,赫尔曼·肯佩尔写成科学报告《电子悬浮导向的电力驱动铁路机车车辆》。
1969年,大通过能力高速铁路研究会开始基础性研究。克劳斯-马菲公司制造出电磁悬浮模型TR-01。支承和导向系统按赫尔曼·肯佩尔原则设计,由一台短定子直线电动机驱动。
1971年-1974年,先后制造了TR02、TR03、TR04号试验车。
1975年,开发、研制和试验第一台长定子电磁行车技术功能的设备。由蒂森·亨舍尔在卡塞尔厂区内用试验平台MB1进行。
1976年,生产第一台用长定子电磁行车技术的载人试验车HMB2,在卡塞尔由蒂森·亨舍尔在厂区内进行。采用电磁式支承和导向系统,有10毫米空气间隙,车重为2.5吨,4个座位,最大速度为36公里/小时。
1977年,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作出有利于发展电磁悬浮驱动系统的决定。筹建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赫尔曼·肯佩尔工程师逝世(1892年4月5日-1977年7月13日)。
1979年,在汉堡的国际交通展览会上展出5月17日投产的TR05号并引起轰动。
1980年,开始建造TR06号。
1984年,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投产,用TR06号开始作行车试验。8月17日达到302公里/小时的速度。
1986年,在蒂森工业公司(亨舍尔)开发TR07号样车。
1987年,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第二期施工最终完成并投入使用。TR07号开始组装。11月11日TR06号达到406公里/小时的速度。
1988年,TR06号的速度于1月22日达到412.6公里/小时。在慕尼黑国际交通展览会上展出TR07号。
1989年,在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上开始检验TR07号。磁悬浮铁路快速列车技术已趋成熟。
2000年6月30日,中德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开展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运营线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磁悬浮列车-赣州空调维修技术培训学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