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紧围绕推动能源变革总体要求,紧扣安全、结构、高效、创新、改革“五个关键词”,扎实推进“八大任务”,努力实现能源消费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能源生产从环境影响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能源资源从高碳为主向低碳取向转变,能源布局从偏重集中向集散并重转变,能源系统从供方主导向双向互动转变。
“去产能”,加强保留煤矿管理,提高科学产能比重,
200
—
坚持输储统筹、供需平衡,协同推进煤电油气多种能源输送方式发展,同步加强能源储备和调峰设施建设,率先构建多能互补、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输储网络。
专栏1 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完善工程
以服务苏北、兼顾苏中为目标,依托徐州港,持续完善以大运河等内河运输为主要疏散方式的北部中转储备基地。以服务沿海、兼顾内陆为目标,依托滨海港、大丰港,持续完善以铁路、水路运输为主要疏散方式的沿海中转储备基地。以服务苏南、苏中为目标,依托太仓港、靖江港、镇江港,持续完善以海进江和内河运输为主要疏散方式的沿江中转储备基地。
2.石油输储体系。加快优化苏中苏北特别是沿海地区管道布局,全面推进互联互通,持续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实现安全运维水平、管道输送比例、应急储备能力同步提升。—
专栏2 油气管网安全提升工程
1000万吨以上海外天然气接收能力。
建成中石油如东LNG二期工程和新疆广汇启东LNG分销转运站一期、二期,加快广汇启东二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确保“十三五”期间建成投运。推进华电、协鑫LNG接收站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开工。开展新疆广汇启东LNG分销转运站三期前期研究。
“五横八纵”干线输气网络。强化干线支撑,重点建设中俄东线江苏段、青—苏州(太仓)过江管道—2020年,累计形成全省天
然气主干管网3400公里。
2005200万立方米储存能力。
220
“低电压”、“卡脖子”、户均供电容量低、安全隐患多等历史问题,到
150
1.同步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建立分解落实机制。把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建立分解落实机制,强化监督检查。统筹兼顾经济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总量、单位能源产出效率、单位面积能耗强度和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建设要求,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分解下达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年度控制要求。将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考核。
建立目标分解考核制度。制定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专项实施方案》,把控制煤炭消费、实现持续削减作为控制能源消费、调整能源结构的“重中之重”,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防治行动考核,将减量控制目标分解至各设区市,同步开展年度考核和预测预警。
201“对标找差”持续改造。鼓励发电机组因地制宜开展供热改造,降低综合煤耗。到2015
重推工业节能。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积极开展节能监察,推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以及其他行业重点用能单位深化节能工作。继续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和焦化、煤化工、工业窑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工程。
重推建筑节能。贯彻落实《江苏省绿色建筑条例》,推行绿色评级与标志制度,推动新增建筑达到节能强制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
重推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机构,努力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用能管理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
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主攻方向,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能源行业环境影响程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推动清洁高效、低碳优质能源逐步成为增量能源的供应主体。
650万千瓦。
1000万千瓦,力争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160万吨标准煤。
专栏4 能源绿色发展创新示范
2020
——推动生物质能多种方式利用。鼓励生物质发电、制气、液化、造粒利用。在农作物主产区和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序布局建设装机规模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满足环保条件的前提下,结合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合理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气发电。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地区,全面推进畜禽粪便气化发电。加强技术指导和专业化服务,发挥户用沼气设施作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结合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适度的集中式秸秆气化工程,支持小规模分散型生物质气化发电及多联产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天然气标准的,支持纳入城乡天然气管网。支持发展秸秆成型燃料,推广符合排放标准的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替代燃煤锅炉。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辽阳空调维修技术培训学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