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信利国际,比亚迪电子,合力泰,欧菲光,蓝思玻璃,伯恩光学,欧菲光,舜宇光学,海思,紫光展锐,立讯精密,瑞声科技,歌尔股份,东山精密,深圳欣旺达,惠州德赛,东莞ATL….这就已经有20家了,事实上,如果把光缆供应商亨通光电什么的算进来会更多。
相对空间更小的电子零部件产业居然诞生了更多的国产巨头。
所以中国的产业升级路线图其实是非常清晰的,
那就是先掌握系统设计和品牌,再逐步向上游扩展,
而这个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你总是能在各种新闻上,或者在网络留言上看到,某某子部件,某某核心零部件是进口的,但是要相信,只要掌握了系统设计能力,以我国的垂直整合能力,上游的逐渐攻克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以核电为例,2017年8月31日,在科技部举行的核电专项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核电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秦志军介绍说,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国产化率总体达到85%左右。
他说的三代核电技术,主要是指从美国引进第三代AP1000技术之后,进行再设计优化形成的CAP1000和CAP1400第三代核电。
而在2008年,三代核电系统综合国产化率只有30%,
也就是说,2008年的时候我们会做系统设计了,但是零部件70%还是需要进口,经过9年的努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到2017年终于突破85%了,而且在远期全部具备量产能力后,将能够达到90%,剩下10%都是国际通用,价格透明的设备。
从2008年到2017年大约10年的时间,三代核电零部件国产化率从30%提高到90%,其实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如果你在这十年里面看各种新闻,或者网络留言,或者评论,就一定会看到诸如“我在核电站工作,某某部件就是从法国进口的”“核电站的某密封件,还是进口美国货”。其实也许就在你看到这些留言的当年,或者第二年,这些本来还需要进口的零部件就国产化了。
实际上,我们只要牢牢地记住,中国所有的产业,只要系统设计和品牌做好了,上游的零部件一定会快速国产化,而一旦国产化了,由于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规模方面的绝对优势,国外企业大多会份额下降甚至逐渐退出市场,这是客观的发展规律。
因为吃透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真正掌握了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我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会迅速的带动国产零部件发展。
除此之外,掌握了品牌和系统市场份额的公司,还可以形成内部循环的态势,什么是内部循环,我们以格力空调为例,他们占了全球空调30%的份额,而格力现在在自己搞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很显然,全球空调30%的生产产线会自动成为格力机器人的市场,而其他公司机器人会被逐渐排除在外。
同样的还有美的公司旗下的库卡机器人,也是一个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非常警惕和恐惧中国开始做系统设计和研发的原因。2017年,我国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实际上我们仔细地看C919的供应商,尤其是核心零部件,发动机,航电系统,飞控系统,几乎都是来自和国外合作,也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嘲笑,“就是个组装货”。
实际上,C919作为第一架自主设计制造的大型客机,只要中国掌握了系统设计集成技术,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只要系统设计能力一掌握,打响了商飞的品牌,大飞机产业链差不多一半的价值就到手了,更何况C919的初始国产化率并不低,可以达到50%,随后5-10年各种子部件就会迅速全国产化。
最后,查询世界银行官网,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V.IND.MANF.CD?end=2015&start=1994&view=chart
2015年全球制造业产值是12.157万亿美元,
而中国是3.25万亿美元,占全球26.73%,保持6%的增速,2017年数据没出来,但是估计已经到了30%。
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到全球40%-45%是可能的。
从系统集成到上游的漫延,是中国制造正在走的路。
宁南山:从系统设计到零部件国产化——中国制造升级路线图-衡水空调维修技术培训学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