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天鹅空调 刷新价格与品质的传统认知,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号“徐磊的星空”(ID:our-starry-sky),作者徐磊。
用户影响力是这些年互联网能够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变量和原动力。互联网的技术条件允许用户的声音被更多的用户听到,用户在影响用户,最后影响了上游。徐磊从用户开始谈起,以大数据收尾,将他进入互联网7年的思考贯穿其中。
今天的话题从用户聊起,因为用户影响力是这些年互联网能够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变量和原动力。
从上个世纪末出现互联网泡沫到今天,一步一步的过程,起起伏伏,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互联网对整个大行业的改变,甚至对每一个人的生活改变,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大家和十多年前、二十年前的观点也都不一样了。我认为有一条很重要,互联网给全行业带来了一个变量,那就是用户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力。
过去绝大多数行业里,用户在每一个产业链几乎没有话语权,我是说几乎,可能有一些行业还是有的。但是今天因为有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出现,这些互联网公司绝大多数是从C端服务开始起步的。
今天我们去看BAT,看更多的小巨头们,你们会发现大多数是C端用户起步的。因为互联网从技术层面让用户的声音开始产生影响力。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大众点评上的用户数据开始影响其他用户对于餐厅的选择。
所有行业逐渐都有这样的趋势,用户的声音开始有影响力。互联网的技术条件允许用户的声音被更多的用户听到,用户在影响用户,最后影响了上游。
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值得去探讨如何来挖掘用户价值,去探讨如何来构建用户价值体系,没有这个前提咱们就不用谈用户了。如果我们还是一个完全的垄断行业,那这个行业就不会有动力学去探讨什么用户价值。
过去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如何获取用户,并且以用户数据来完成融资,是绝大多数公司在想的一个事,所以获客成本不断攀升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事情。
但近几年开始变好,因为资本开始,创业者开始,整个商业逻辑思考开始变得。这时就会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就算获取了用户,未来我们如何来服务这些用户,如何让这些用户真的能够为我们企业创造价值。
互联网公司的特点其实不仅是在公司为用户创造价值,而是用户也在为公司创造价值。比如说微信,你说今天微信到底是它在服务你还是你在服务它呢?很难讲,因为你每天都在用微信,但如果不是因为你每天在用微信,微信就没有今天这个价值,甚至腾讯都没有这个价值。这是互相帮助,互相创造价值,最后达到共赢的状态。
过去,你要用一切可行的方式把用户变成你的用户,也许是一个下载,也许是一个收藏,也许是一个关注。
但最后你能不能赢得用户呢?也许不仅仅是留存率的问题。我们有时候说一个APP有多少留存,甚至今天开始说一个号有多少留存,一个号有多少用户继续关注真的那么重要吗?
重要的应该是有多少用户帮你的内容进行,有多少用户在你的平台上消费,甚至在你的平台上花了钱他还高兴。事实上他也帮你赚了钱。这个过程已经不简单定义为留存,而应该是产品如何赢得用户。
最近几年我经常讲这个词,就是场景。我不太确定我是不是在行业里比较早开始说场景的事情。
我为什么说场景?就是如何赢得用户的问题,我在大概三四年前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当时说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代产品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是如何让用户以条件反射的方式记住你这款产品。
最早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优惠券,优惠券这样的产品怎么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快速出现在很多人手机上?因为你在麦当劳、肯德基会条件反射地想到我需要有优惠券可以用。
这是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通过场景让用户记得你,用户到某个特定地方想到用你的产品。比如你们今天用点评也好,用的软件也好,都是有这样的条件反射。如果某款产品让用户产生了这种条件反射,阶段性的TA就赢了,让用户记住了你的功能,通过场景产生条件反射。
但今天有可能不行了,为什么?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场景都已经被人占领了,而一个人的生活里的场景极其有限,你们想想你们有多少场景,你们通过这个场景又能记住多少APP呢?
你开车能想起,还能想起别的吗?想起的不多了,一天吃饭刷牙洗脸上班,你有多少场景?不多,但我们的开发者有几百万。APP有几百万,号多少个?我怀疑号已经上千万,这些产品如何让用户记得你,并且使用你呢。这个时候需要所谓的“场景发现”。
场景发现其实不复杂,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通过这三个要素去发现你的用户的需求。
需求,基于场景的这些需求怎么来的,最早我们的需求来源于用户。但现在我们要先于用户。今天场景要做的是当用户不知道他有需求的时候你能不能提醒他,你能不能比别人早一步到达这个用户。
我举两个例子,是大家每天都在用的。
新闻,大家想一想,今天你对新闻的阅读习惯和五年前是有天壤之别的。五年前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我们看新闻大多数方法是去,QQ.,网易。去每一个门户网站刷新闻,也许一个小时刷一次,也许一天刷一次,也许更久刷一次,每个人习惯不确定。
然后到了微博时代,等推送,一堆人莫名其妙发了好多东西。
到今天又形成了稳定的新闻阅读习惯,是所有的新闻客户端推给你,你不再主动刷新闻了。你们想想自己每天刷新闻的次数是不是远远低于五年前?所有的突发新闻或者重要新闻,都是一堆新闻客户端或者类似的客户端推给你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号给你的,大家都在做推送。
为什么我把它放在场景这个地方说?新闻客户端已经不等你来发现,或者等你想看新闻,而是觉得这条新闻有可能是你感兴趣的,主动送达给你。
包括今日头条过去几年被大家当成案例来讲,它如何做个性化新闻推荐,如何提高新闻的阅读率,在座可能有一半人天天看的是,哪个明星出啥事了,朝阳区人民群众又举报了谁,这些可能是你想看的,它就会根据你的阅读习惯推送,而这背后都是在做数据挖掘。
我们要实现这种场景化的发现,就必须要对用户做画像。如何来做画像,其实并不容易。比如微信,微信并不容易做用户画像,微信如果分析你说的每一句话这常的数据量,语义分析非常难。
微车CEO徐磊 :从传统行业进入互联网7年来的思考-上海空调维修培训学校小天鹅空调 刷新价格与品质的传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