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寒假。
我也随之进入了慢生活时代,踏着6岁小童的步子,晃晃悠悠,有时候走得真的有些心急。
如果按照我给他规划的寒假大计,应该每天弹半小时的钢琴,背一首唐诗,自己乖乖地独自阅读课外读物半小时,做《寒假生活》,背5个英语单词,口算20题,画一张画,打篮球40分钟……当然,还得认真吃饭,晚上八点半准时上床睡觉……
寒假前三天,我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实施对他的寒假规划的行动中,结果整天都像是猫抓老鼠,到他晚上睡觉(已经快10点了),计划完成不过两成,而我累得半死。
今天能坐在电脑前写字,是因为昨晚幡然醒悟:那是我的日程表,一个成年人的步子,是我的节奏;而且是我想去的方向,不是他的。
记得我的小学时代,玩得某次数学只考了13分,现在,除了教室旁边的双杆和操场,学了些什么全忘光光,连老师长什么样都不记得……我怎么能要求他用我现在的水平和态度来对待学习呢?
他就得按照他6岁的步调,朝着他的人生方向走;他有自己的守护神,有自己的题目要解答。
一个妈不能一手遮天,以为能把孩子玩于鼓掌——每个妈都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认为孩子只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好,才能够幸福快乐,这可不是真的!如果我们有这本事,早就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快乐了,而不是对着孩子大喊大叫。
想起高中一个男生,整天都是一副睡不醒的懒垮垮的样子,他很少说话,几乎跟教室里的桌子凳子一样没生气。能记得他,是因为某天,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拿着他的日记本全班念:
×年×月×日 今天无事
×年×月×+1日 今日无事
×年×月×+1+1日 今日无事
……
半本日记下来,都是四个字:“今日无事”。
那个“今日无事”的男生,当然没能考上大学;不过,当年跟他同桌,半夜还打着手电筒读书,日记记得端端正正的男生,同样也没考上。去年春节回家听同学们说起,“今日无事”的孩子考上科技大学了,是我们班最早的“学二代”;而“今日无事”的同桌,成了生意人,现在还单身。
不知道“今日无事”的孩子,是被鞭策进大学的,还是“今日无事”继续秉持今日无事的原则,自然呵成?本性改起来没那么易吧?我更愿意相信,一个孩子没有外界的强拽和干扰,反而更有能力。
想起朋友转发的90后语录: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是当年我老爸给我的座右铭)——如果是根木棒,就只能磨成牙签了。但是,不管是铁棒还是木棒,并不是只能做成针或者做牙签呀!用处还多多呢,干吗非得拼命磨?!
儿子在旁边做“实验”:把超市阿姨送的已经发涨的水晶泥从水仙花里捞出来,放在文具盒里,文具盒里装满了水,再把盒盖盖上……
唉!管他呢,让他玩一会吧,这就是6岁孩子的节拍。
2010-01-15 12:08:41
林紫心灵社区(心理博客)-黑河空调维修技术培训学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