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们由十二支因缘中的无明开始研究,会发现它如何导致十二支的第二支 — 「行」。再推论下去,我们可以清楚明白它们一支导致另一支的情况,从而明白轮回内苦的本质 — 苦谛。反过来推论,我们可以由最后一支 — 「老死 」—开始参,从而看到它的导因是「生」(第十一支),「生」的导因是第十支…透过逆推的方法,我们可以参悟苦的来源 — 集谛。
如果我们由第一支(「无明」)之断绝息灭开始推论,便会明白如果没有无明,便不会有第二支(「生」)…从而了解到灭苦的境界 — 灭谛。
反过来推论,我们便会明白诸苦息灭的境界是如何达到的,亦即灭苦的次第方法 — 道谛。
故此,我们可以知道十二因缘包含了四圣谛教义在内,亦即苦的本质及其来源与无苦的境界及达到此境界的方法。
十二因缘分说现在我们先说十二支因缘的每一支。在个别解说了十二支后,衲会讲解它们的共同运作情况。
无明无明的相反状态便是智能。只要有了多一点智能,无明便会少一分。二者就似是一对死敌,从无始轮回以来不断在我们的心中斗争。由于我们的心太熟习愚痴无明了,要战胜无明,必须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来。衲在此举一个例子:刚才也已谈过,六道的本质是痛苦。但若要生起悟苦的智能,必须经过好一番心内的挣扎及辩论。这时候心中的无明会说:「不是呀!我十分快乐呀!你不要杞人忧天吧!」智能答:「在轮回中,根本不可能避免苦及变幻!」无明又会答:「但这六道其中也有不少乐趣嘛!」智能便劝:「即使是福乐,也不是恒久的,只是犹如梦一般,并无实质可言,也没有真正的意义!」无明又会辩答:「反正现在有吃、有住、有穿的,你废话些甚么呢!」…在二者争持很久后,我们的智能才有可能增长那一点点,无明才会稍挪后一小步。
在十二支因缘中,「无明」尤指执恋自我为实有的我执。因为这种我执,众生才会作出种种业,引致种种果报。因为这种我执,众生才被缚在轮回之内而不得脱出苦的循环。
在图中,我们可见一个盲人持杖而行。由于无明可以比作瞎了眼睛,这¨便以盲人来表义它。
要究竟地战胜无明,我们必须体悟空性的智能,了知「我」及一切事物的真正面目。
行在图中,这一支因缘以陶塑工匠来表义。在他身旁的陶泥,表义无明。这些陶泥经陶匠的运作,而变作各式各样的成品。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一小格,表义说基于无明,便会发作出种种形式不同的善业及恶业。
识猴子是永不停下来的,只会走来走去,就似众生的心识,永不止息地带着各种业因而在六道中转来转去。所以,图中的小格以猴子来表达「识」。
名色在图中,可见数人乘船渡河。船象征色身,乘船者表义其它四蕴。
我们的名色身,在初成胎时并没有太具体的模样,慢慢才会发展出四肢、经脉及各种感官功能。由于我们的肉身源自父精及母血,故在逐渐长大后我们会长得像父母的样子。这种论点及胚胎发展学在佛陀所说《入胎经》及藏医典着中有详述,而且这些二千五百多年前所开示的内容,与现代西方医学的胚胎学及遗传基因学相符。
六入在图中,这一支以男女交合为表征。
受在图中,此支以一个嗜酒的人表义。
由于我们的心识对外境事物产生了这三种心态,对=令乐的事物欲求,对令苦的事物抗拒,对不乐也不苦的感受采取没所谓的态度,我们便不惜为了得乐及避苦而作种种业。这清楚描述了我们以本身的主观觉受判别,继而产生分别心的流程。
取在图中以猴子摘取果实为表征。
有 《生死之轮》********图释义-中卫空调维修技术培训学校(13)